[聯合報] 4分之1醫院 吃掉86%健保費
2015-12-30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/台北報導
健保署昨天公布健保收入逾六億元的醫院財報,這一百一十一家醫院占整體醫院數四分之一不到,但領取的健保費用卻達整體金額八成六。醫療資源集中在都會大型醫院,專家認為,若醫療兩極化影響偏鄉弱勢就醫,對同樣繳交健保費偏鄉患者不公平。
健保署統計,全國四百七十六家醫院,其中一百一十一家醫院領取健保費用超過六億元,有盈餘者占百分之八十七。前年有兩家醫學中心虧損,去年全台十九家醫學中心全數賺錢;反觀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,有盈餘的比率較前年減少,賠錢醫院則變多。
社區醫院協會執行長、彰化員榮醫院長張克士表示,健保資源集中在都會區大型醫院,財報幾乎都賺錢,造成「大者恆大」,剩下的三百多間中小型醫院卻要服務更多偏鄉醫療需求,對同樣繳交健保費偏鄉患者不公平。張克士說,醫學中心、教學醫院有住院醫師分擔醫務,地區醫院全數都要找專科醫師,卻因位處偏遠必須高薪禮聘,另小醫院醫衛材議價能力不如大醫院,造成經營成本飆高。
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劉林義表示,去年醫學中心盈餘增加主要來自非醫務收入,如股利收入,或是經營停車場或美食街等收入。他強調,補助醫療院所有其原則,並非地區醫院全面補助,目前針對偏遠地區醫院每年編列八億元補助,若院所開設急診至少補助九百萬元。
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,健保署僅公布健保收入超過六億元的醫院,其他醫院財報全公開恐是「滿江紅」,凸顯健保資源配置有問題,未來可能中小醫院倒閉,可能只剩基層診所與都會大醫院,形成醫療兩極化現象。
本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
Leave a reply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