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分級醫療,台灣準備好了嗎?」媒體座談會全程影片
「分級醫療」近年頻繁地在各種醫療制度相關的爭議中被提出,除了「醫師納入勞基法」,社區醫院經營困境、急診壅塞等議題,都將分級醫療視為解決問題的解藥良方。近日為了回應醫界、立法委員、民眾團體對改善醫療環境及改革全民健保的訴求,衛生福利部公布了「推動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及24項配套措施」。然而就台灣目前現況而言,該如何實施「分級醫療」才會成功?衛福部的「六大策略」是否真能推動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,在門、急、住診的「雙向轉診」,恐仍有相當大的疑慮!
綜觀目前衛福部推出的六大策略,大體上可以歸納為「增加健保給付」、「強化機構合作」、「鼓勵假日開診」、「限制大醫院初級照護病患比例」、「限制財團法人醫院招攬病患」、「調整部分負擔」、及「加強民眾宣導」等內容。但這些配套措施主要在回應醫界對於實施分級醫療的疑慮與期待,且有甚多措施仍在「研議」或「規劃」階段,特別是攸關何謂「輕症」或「初級照護」的客觀標準,醫界尚未有具體共識。然而從目前推出的六大策略內容來看,主管機關僅透過「部分負擔的調整」、「對民眾宣導」等措施,冀求部分民眾改變輕症至大醫院就醫的習慣。然而這樣是否足以引導民眾就醫習慣的改變?
因此這次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-全民健保瞭望台與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於105年12月16日聯合主辦「分級醫療,台灣準備好了嗎?」媒體座談會,邀請醫改會劉淑瓊董事長、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邱泰源立委、公醫時代代表黃致翰醫師及台灣在宅醫療研究會召集人余尚儒醫師,一同探討有哪些問題是六大策略無法解決、面臨了哪些挑戰?對民眾、醫院、診所又可能遇到了什麼衝擊?
媒體座談會授權由聲評坊錄影,並於FB粉絲專頁直播全程。關心分級醫療議題,當天卻來不及收看直播的民眾,歡迎點選以下影片收看當天座談會直播全程,若對當天會議有所建議或疑問,也歡迎至底下留言,讓我們聽聽民眾的聲音。
Leave a reply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