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自由時報] 重複領藥 藥師:吃下肚比丟掉還少
重複領藥 藥師:吃下肚比丟掉還少
2017-10-04 記者林惠琴
民眾丟棄藥品數量驚人,有藥師直言「有時候患者吃下肚的藥量,比丟掉的藥量還少」,認為領太多藥造成藥品浪費,也需擔心吃太多藥會引發副作用,為了國人健康,除了加強宣導相關正確用藥教育外,並支持合理調高藥品部分負擔;另有民團建議,可找家庭藥師建立藥歷,掌握個人用藥。
健保藥品支出一年破千億元。 (記者林惠琴攝)
醫改會:找家庭藥師掌握用藥
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,常見民眾丟棄藥品原因涉及未遵循醫囑服藥、吃了不適又未告知醫師調整、症狀消失自行停藥等,有些人可能一丟就是幾千元藥品,導致有時候患者吃下肚的藥量比丟掉的藥量還少,尤其像是慢連箋不用部分負擔,全額健保給付,未珍惜資源的情形更為普遍,建議可在一定範圍內,合理調整部分負擔。
國內處方率9成 遠高於歐美
比起浪費,沈采穎指出,更擔心的是民眾領太多藥、吃太多藥引起藥物交互作用。自己觀察不少國人每天要吃好多種藥,有人更是一天就吞下三、四十顆藥,但國外研究發現,服用八種以上藥物就會產生副作用,而八成以上這種症狀又會被當成另一種疾病治療,例如頭痛、咳嗽等,造成要吃的藥只增不減,認為要加強民眾對於自我照護、疾病認知的教育。
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也說,過去訪談發現,重複領藥原因常見是民眾用藥觀念不正確,認為看病一定要拿藥,否則感覺不踏實,醫師也習慣開藥,造成國內處方率九成,遠高於歐美的五、六成。另像是醫師開藥少見事先詢問家中是否仍有相關藥品、處方箋一定要整筆領等,都會造成領藥量大於需求量。
朱顯光指出,重複領藥較常發生在慢性病用藥上,因為共病多,若不同病在不同醫院看,當醫師察覺其他共病時,可能就會重複開藥,建議醫師開藥時一定要查詢雲端藥歷,民眾也可找固定的家庭藥師建立藥歷,以利掌握自己的用藥。
(本新聞經自由時報同意授權轉載,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140686)
Leave a reply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