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分享: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LINE 推文到Google+ 推文到plurk
    • 01 3 月 18
    • 0

    [聯合報]阻醫院M型化 擴床申請未來以中小型醫院優先

    2018-02-27 16:12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

    國內醫療體系M型化,衛福部預告「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」修正草案,當有醫院減設並釋出病床,想申請增床的醫療院所,必須以中小型醫院為優先,避免大醫院再擴張。草案預告60天,新制最快5月施行。

    本報去年獨家報導,自健保開辦後,國內醫院發展M型化,醫學中心和基層診所不斷增加,地區醫院卻減少約200家。監察院調查報告直指,健保給付制度對大醫院有利,使地區醫院經營困難、日漸萎縮,台灣醫療體系嚴重失衡。

    為避免大型醫院不斷擴張、地區醫院萎縮,衛福部修正「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」。衛福部醫事司石崇良表示,當有醫院核減或廢止急性一般病床,應優先留給地區醫院設立或擴充,才有助社區醫學發展。

    石崇良解釋,依醫療資源控管,全台共有50個次醫療區域,每個次醫療區域的急性一般病床數量,每萬人不得超過50床。

    換句話說,過去若有醫院沒開床,被政府收回,不管大中小型醫院均可爭取申請擴床,再陳報該部審查許可。不過500床以上的大醫院病床數,每萬人不得超過6床。

    新制規定,地區醫院退場所釋出的急性一般床數,未來需留給中小型醫院優先申請,再加上未來醫師納勞基法、落實分級醫療等政策考量,釋出的床數,特別供250床以下的小醫院優先申請,但增設後的病床規模均不得大於500床。

    簡單說,500床以上的大醫院不能再像以前一樣,跟中小型醫院一起搶釋出的床數。石崇良說,新制是為了降低醫院M型化發展,但有沒有效果,仍要看市場機制的發展。

   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,只是限制急性病床的申請,恐無法解決中小醫院被大醫院打趴的問題,關鍵仍在改變健保的「同病不同酬」制度,讓大小醫院治療輕症所能拿到的給付相同,也有助中小型醫院品質提升。

    朱解釋,健保支付現況存在同病不同酬,也就是同一個疾病,大醫院能拿比較高的給付,民眾也認為去大醫院可以領比較多藥。所以,可能中小型醫院設床了,卻沒有病人來,導致病床閒置,最後還是會技術性關床,改衝門診賺錢。

    朱顯光認為,中小型醫院不應只關注急性病床資源,建議政府訂相關標準,鼓勵社區醫院轉型,增加社區復健、在宅醫療、日間照顧、安寧等資源,讓老人家不用再大老遠跑去大醫院,才符合人口老化趨勢與社會需求,發展更穩定。

    [本新聞經聯合報系同意授權轉載,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3003021]

    Leave a reply →

Leave a reply

Cancel reply

Photostream

 

Layout

Color Skin

Header type

Top sidebar

2nd sidebar

Sticky Menu

Direction

Anima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