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額支付制度對於中小型醫院退出市場之影響
在台灣,醫療產業深受健保制度的影響,截至2012年資料發現,健保自1995年施行後,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總家數驟降,從787家減少至502家,健保特約率也率退37.29%,然而同時間醫院的總病床是卻是逐年成長,產生小型醫院日漸消失但大規模醫院卻人滿為患的現象,使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更佳惡化。2002年7月起醫院施行總額制度,大多縣市的醫院退出市場率皆較總額施行前高,加上健保給付所導致「同工不同酬」問題與民眾對於高科技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等因素,使小型醫院不利生存,為產業帶來巨大衝擊與結構性轉變,因此對於了解影響中小型醫院退出市場的因素是當務之急。
2017年有篇研究探討中小型醫院退出市場之因素,了解總額制度施行前後,影響醫院退出市場原因是否有不同。該篇研究採用健保資料庫,探討1998年至2012年與健保署特約之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,其在總額制度施行前(1998-2002)與總額制度施行後(2003-2012)的經營情況,並以Cox比例危險模型分析。
醫院總額制度施行後,地區醫院退出率有上升現象,從12.6%增加至28.2%,其中200家退出的地區醫院當中,又以非公立醫院佔多數,共193家(97%)(見圖一、表一)。
研究結果發現,支付制度對於中小型醫院存活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。首先,總額制度限制醫療市場規模成長,使的醫院最小有效規模之優勢消逝,過去研究亦指出當整體產業擴張趨緩,廠商退出比例會提高。其次,在總額施行後,市場競爭相關的因素為影響醫院存活之重要因子,如門診規模賀芬達指數、門診/住院診次成長率等,這也顯示在總額制度下礙於同工不同酬之現象,不利於小型醫院競爭有限預算,因而造成小型醫院存活率低的問題;最後,該研究發現非公立的地區醫院退出市場現象最為顯著,可能與該類型醫院市場中並無適當的服務定位有關,導致不易存活在競爭市場中。
整體而言,總額制度的施行限制台灣地區整體醫療產業的成長空間,甚至出現結構上的轉變,並且擴大醫療院所兩極化的發展,進而影響到地區民眾醫療照護的可近性,未來應持續關注此現象對於國民健康之影響。
(以上內容摘錄自:劉亞明, 羅德芬, & 粘毓庭. (2017). 醫院退出市場因素之分析.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, 36(3), 273-286. )
Leave a reply →